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历史小说 > 三国之赤色黎明 > 章节目录(2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85976/

第136章 疯狂的假币(2/2)

使得消费的增加,货币的流通量开始增加,于是导致货币的供应开始有点不足。如今在黑市里面,一枚银币可以兑换一百五十枚铜币,一枚金币可兑换一百七十枚银币,似乎已经隐隐开始有人蓄意囤积金币。

大汉帝国和大汉共和国的货币也出现一定的贬值,粗糙的工艺虽然还算有点防伪的能力,也是非常有限,至少对华夏共和国来说,两个国家的铸币技术早已被破解。

他们两国的货币,含贵金属量并不大,使得质地非常坚硬,正因为这样兑换成华夏共和国新币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。华夏大部分金银铜矿并不容易开采,这不大汉共和国甚至打起了胡人奴隶的主意,依靠两家的矿奴来填补开采成本的增加。

饶是这样,两国的新币,贬值也依然非常迅速。发行量不足,还有品质不佳都是死**。

已当上中央银行行长的管邈,昨天已经表示两国新币的品质进一步下降,他们今天似乎就要针对这个情况,进一步下调兑换标准,确保百姓的利益。

更有甚者如林铭,此刻便是在袁涣发言之后,公开表示:“为什么不推波助澜一番,直接破坏他们两个国家的货币体系,让我们的新币独占市场?”

最后他赢了,至少有六成的金银铜锭立刻被秘密制作成更加劣质,但防伪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的两国货币,开始流入市场之中。

或者说,通过杨浪的特种部队,直接拿到两国进行消费。对此杨浪也是抱怨了好久,说他们这些特战队员,可不是那么用的……

效果却是拔群,到了公元193年5月份,随着大量的假币进入两国市场,而且假币的品质越来越糟糕,百姓开始感到危机,于是开始大量挤兑。甚至宁愿兑换成坚挺的华夏共和国新币。目前为止,唯一没有贬值,反而只是在升值的货币,便是它了。

两国也曾经打算制作这种货币的假币,但不管是铸造工艺,还是防伪技术,他们都没有这个条件仿造出来。就算仿造出来,在专门的宣传下,基本上也是一看就知道是假币。

不知不觉,大汉帝国的金币,最开始是三枚兑换两枚华夏共和国的金币,大汉共和国也是如此;到了现在,大汉帝国金币,需要二十枚才能兑换一枚华夏共和国的金币;大汉共和国那边更糟,需要五十枚才能兑换一枚!

到了六月十五日,真正的经济灾害开始出现,这或许是华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家级别的经济灾害。两个国家的新币,彻底失去信用,百姓不断挤兑,宁可换回原本的金银铜锭,要么兑换成华夏共和国的新币。

两国的新币,在这一天哪怕被铸造得纯得不能再纯,百姓甚至是门阀对其也没有任何信心。货币本来依靠的就是政府信用,信用破产的结果就是货币大幅度的贬值,和金银铜的纯度无关。

反之,通过大量使用假币,华夏共和国低价购买了大量的原料,对本国的生产,甚至促进了徐州军政府的经济发展。同时两地银行早早停止了兑换其他两国新币业务,也保证了本国百姓的利益。

最终,其他两国不得不全面废除新币,重新推出新的币种。并且正式宣布,从此贵金属含量恒定。刘辩以皇家名义作保,而大汉共和国则是世家门阀共同出面做保,终于是组织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。

百姓们对新币多少还有些疑问,这使得两种货币发行之后,和华夏共和国新币的比例,一直维持在三比一的程度。顺带的,华夏共和国新币,也成为了最为坚挺的币种,如同后世最不靠谱的米元……

华夏共和国也借助这次经济危机,直接狠狠的宰了两个国家一刀,赚得盆满钵满。两个国家的经济差点直接倒退回初始状态,甚至不少士卒因为军饷问题差点闹起来。

最后好不容易弹压下去,也对军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再加上经济的倒退,使得不少门阀的资产也骤然缩水,使得门阀内部也出现了不满的声音。

杨浪到现在也没有想到,自己的行动居然能够带来那么大的危害,按说这种情况在以前,根本不可能会出现。一切就这样出现在他面前,容不得他否认。

无奈之下,也只能承认,果然时代不同,很多东西都不同了……...看书的朋友,你可以搜搜“”,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。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136章 疯狂的假币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