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历史小说 > 三国之赤色黎明 > 章节目录(2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85976/

第44章 大汉在改变(2/2)

/p>

今年补种的高产作物得到了很大的成功,司隶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大丰收,再加上各种试吃的开展,使得三种作物彻底打破了世家的封锁,天下闻名。

各地求种的商人络绎不绝,大多都是小商人,世家对这三种作物的热情不高,或者对于他们来说,刀耕火种的做法,才是最符合他们需要的。

与自治区接壤的那些州郡,可以说是最先受惠的存在,仅仅是依靠种子销售,还有三种作物的种植技术,他们就赚了一笔。更别说是粗加工之后的产品,销售更是火爆。

低廉的高产作物作为伙食进入到了长江以北地区,进入到了不少人的家中。粮食的价格也因此有所下滑,本来期待战后粮食价格暴涨的世家,只能是悲催了。甚至一些炒作粮食的中小世家,因此一蹶不振。

那些大门阀,大世家们,也开始为了未来考虑起来。

高产作物已经没办法封锁起来,那么以后粮食价格想要继续提升可能不太容易。除非暗地里把官路进一步破坏,把运输成本提升上来,但似乎也没什么意义。

古代的交通为什么不便利,为什么方便的秦朝铁路弃之不用,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运输成本的上升,也能带动粮食价格的提升?

没办法遏制,那么就要顺应趋势。据说在黄巾之乱后,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就联合起来,把大部分的田地改为了棉田,剩下的也主要以高粱和高产作物为主。

马铃薯对土地的要求不大,西北那干旱的田地也能种植。对于棉花这种新生的事物,很多世家还很陌生,但一直对自治区有关注的人,自然也会看重这种作物。

棉籽可以榨油,棉花可以用来纺织,剩下的茎叶也能用来制作成青储料,用来喂养越冬的牛羊马匹。李煜免费提供青储料技术给陇西李氏和弘农杨氏,这也直接使得西北的畜牧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,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数倍。

陇西李氏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,主要就是畜牧业方面;弘农杨氏的方向也确定了下来,他们打算进军棉纺织业。两家的资源会逐渐朝着资本主义倾斜,连带着对弘农和陇西两地的交通,两人也是在最大限度的完善。

商业主要依靠交通,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,以前大家都在玩粮食,那么交通方不方便其实无关紧要,有官路就好,其他小路也不怎么会去走。如今不行,没有道路就没有商路,没有商路就发展不了贸易。

其他如太原王氏、江夏黄氏和汝南袁氏等,也不得不为新时代新要求做准备。在商业方面,他们的倾斜力度有所提升。但对于前景还不是很看好,所以投入并没有大多少。到底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,还想着坐等田地产出赚钱,不想费心费力经营商业。

反而是如颍川陈氏、颍川荀氏、谯县曹氏和谯县夏侯氏等,把家族资金六成都朝着商业和工业倾斜。甚至更多有先见之明的世家,已经开始默默的进行转变。

酿酒、畜牧、纺织、酒楼、青楼和造纸是普遍开设的产业。不是没有打算经营冶金,只是盐铁专营是朝廷的政策,他们也不好过多插手。

很多人的举动有点幼稚,甚至只是为了经营而经营,从来不去考虑如何经营,如何竞争。这一切和他们都太遥远了,总要吸收一些教训才能成长起来。

不是没有人想过用政治的手段来限制,奈何问题是当粮食已经卖不出个好价钱的时候,继续把眼光放在这上面,本来就是自欺欺人而已。

不管他们愿意也好,还是不愿意也罢,观念都在被迫或者半被迫下开始改变。连带着大汉也因此悄悄的发生改变。(www.520dus.com 520读书网。)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44章 大汉在改变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