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校园小说 > 民国墟烟 > 章节目录(1/1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248202/

第五十四章 时局的走向(1/1)

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选择就近的,或是离住所最近的一家纸铺作为买家。今天打一斤酱油,买一斤粗盐;明天要几盒洋火,捞一块儿豆腐,或称几样时鲜的蔬菜;时间一长,彼此间慢慢地熟知起来,再一对话,知道家住门牌几号,再往后,借别人的口,有了更多的了解。直到有一天,掌柜的说,办一个折子吧,方便。于是,一个小小的折子成了双方交易的媒证。生活的日子顺其自然走了下去。/p

有时到了年底,忽感手头有点紧,又不能破了规矩,在结账时提前和掌柜的打个招呼,结一部分,余下的过了年结清。/p

年过了,如约。守信的乡间民规之法在社会及自我约律的理儿上一步步建立起来。躲了债,你的人品便有了记录。不在衙门的档案里,官吏的案几上,而是烙在民众的话语间。走到多远,也的背着。/p

推开门,顾先生过来了。此前屋的安静一下子退了出去。/p

寒暄几句,喝杯热茶,话在饭前的等待多了起来。/p

陆得祥还是比较关注时局的变化,心的惦记时有不安,并非一人之忧。谁也摸不准今晨明早发生的事,尤以现在。/p

顾先生说:“政府的决心非常之大,不时有政要,大员过来巡视城防,军队今天驻扎下来,明天又开拔走了。看这架势,恐有一仗大打。到底是打,还是不打,都这儿在说。”/p

陈老太太接过话茬儿,说:“打,也是一个架势。十几年前城北孤山一带的那个地方不也打了一仗。冯家打阎家,阎家招架不住搬来救星张家。张家和冯家一打,冯家败了。败的原因说是,停在车站的几节车皮弹药被人炸了。这一炸不要紧,没了给养,还打啥?这和街坊邻居小孩子家玩儿的顶拐拐一样,你碰我,我碰你,过后又安静了。好好呆着,别惹事,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。”/p

从那以后,一说起张作霖的奉军和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开仗,别的没什么记忆,有个传说倒家喻户晓。/p

农村人养猪,炮弹落在院子里,连人带猪甩在墙上,肉新鲜的看着就眼馋,煮煮就吃了。后来人们知道,人肉和猪肉的区别不在肉上,而在煮时的油花上,猪的油花水开了呈碎状,人的油花较大,呈圆形状。一次军阀大战四十天,让人长了见识。人的聪明才智就是这么得来的。/p

陆得秀进屋摆碗弄筷时插了一句,“姥姥的金口玉言就是一本千年的黄历,这一次肯定老了。以前是大小军阀争地盘,现在是日本人入侵灭国,不一样。”/p

陈老太太笑了,“到底是读了书的。得秀丫头说的对。不过老黄历都是阅历经典,翻一翻没有坏处。有些事,过后你就明白了。”/p

顾先生说:“政府的话,不一定当真。眼下的事,看似说的很入理,走着走着就不着调了。这几天,都言时局吃紧,要打大仗,却不见政府的有效对应。这仗要是真打起来,守得住城或守不住还真不好说。”/p

“最好的结果是兵不血刃。”陈老太太说:“老百姓的日子咋个都是个过。天底下的纠缠,争来霸去,都是借人说事。”/p

陆得祥说:“到是白水镇消停了下来,比早先日子安静的多了。沟里的煤照旧出,越堆越多;镇上人家的日子照样过,日本人来不来已没那么邪乎了。这不,沈先生的粮栈关了门,沈小姐的西药房又要开张,一家人诵的经,念的都不是一个调。你出我入。”/p

顾先生说:“时局的持续不会太久。两种可能,一是打。天不是天,地不是地,焦土一片;一是撤。战略转移,雨夜出走,和平退让。民众的难,不是静观,就是等待,你主宰不了大局。活着,就是对自己的最大安慰。”/p

在厨房里,食材的转换,在陈家仪的手上自由组合。厨房,这一特定意义上的独立,赋予了民居家庭主妇烹饪的更多空间。今天的下厨,让陈家仪多了几分用心。以素为主,荤仅是搭配。食谱的完成,菜肴的香味一路从厨房顺着庭院飘香过来。主妇的最后入场,一顿丰俭由人的午饭开始了。/p

陈老太太对时间的审视作了饭前概括:“日本人的来,也是为利。就像邻居,因了一个借口,你拔剑,我张弩,不亦乐乎。到了天明,终是要落入街巷的记忆。不说还好,一说又是婆姨。”/p

说到底,人心的复杂皆在于利。倘若无利,心也就简单多了。/p

午饭过后,迫于陈老太太养成的午睡习惯,在惊蛰的搀扶下回屋歇息去了。/p

陈家仪和得秀忙于收拾桌子和洗刷盘碗之类,顾先生又和得祥说了一会儿话,起身告辞回屋了。/p

整整一个后晌,院子显得特别安静。/p

陆得祥出去办事,去了一趟教会医院和铁路医院,直到很晚才匆匆回来。在家只住了一晚,第二天一早便离家回白水镇去了。/p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五十四章 时局的走向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