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历史小说 > 帝国大掌柜 > 章节目录(1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240233/

第172章(1/2)

“这我就放心了”司马琅长舒一口气,说到。

“王爷孝心天地可鉴,却是娘娘之福啊”

两人就这样聊了很长时间,从长安帝后近状到长安近些日子的传闻,

日子过得到夜快,在赵公子有意的宣传下,武州城一大批铁匠和木匠被吸入了新建的建筑部,原来从长安迁移过来的世家子弟也逐渐被充实到王府的各部门内。在对羌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徐锋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中用,崇宁十八年的晚秋,河西地区迎来了他们意义上的第一次收获,只不过按地征税,得到的钱粮确实有限。

赵公子也终于能从繁冗的事务中脱身出来,有了清闲的时间。在此期间,他反复的训练着两个小和尚——虽然这俩家伙和现在的赵公子年纪差不多。他又凭借记忆,搞出一批现代训练器材以及沙漠旅行的装备,这些东西他还是关注过的。

河西军的士兵对于那些被现代人用来健身的器材十分感兴趣,赵公子也没有预料到,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吧。第一座风车磨房也在工匠们和大批被抓来的苦力们修建了起来。这种高效率的磨坊得到了武州百姓们的喜爱。尤其是那些倒向河西王府的世家。原则上是不限制人使用的,可条条框框还是把那些依然和王府对立的豪强给限制住了。

“水力锻造机,这是个好东西”赵公子已经在酝酿第二个要建设的建筑了。水力锻造机可以大大提升农具,乃至是冷兵器锻造。因为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并不好的事情——皇帝驾崩了。

赵公子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是有些懵逼的。他曾经远远的见过那位陛下,那时候他还是春秋鼎盛,一幅中兴之主的派头。可长安政变之后,皇帝就一蹶不振了。

后来这些啊他从司马琅那里听来的,包括皇帝驾崩这个消息。这几日河西的天气是愈发的冷了,冷的让人不想出门。商帮的事情也逐渐走上了正轨,他现在也可以当个甩手掌柜了。现在需要他弄的,在搞些新鲜玩意儿了。

玻璃,烈酒和精盐在商业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,在韩琛带着那批东西前往西域,获得强烈反响之后,来找赵公子合作的商人也是蜂拥而至。毕竟玻璃烈酒都是小件,还容易保存,只要跑一趟,就有数十倍的利润,来钱这么快,也是没谁了。

大夏,长安。

多日卧病没有上朝的皇帝竟然驾崩了,这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。安置皇帝棺椁的大殿里,文武大臣,后宫嫔妃都全身缟素,长安城更是每家每户挂出了象征哀悼的纸幡。

“陛下遗旨,即日起由太子继位,魏巡进太师,辅佐幼帝。不得有误,钦此”高福头上系着白色布条,面色悲痛的宣布到。

“什,什么”原本哭丧着脸的魏巡有些震惊,不只是他,文武百官都表示了自己的震惊。不应该是招河西王回京继承地位吗,一个三岁的幼子,他能做成什么。

“魏大人,你自己看吧”高福走到魏巡面前,脸色凝重的把手里的圣旨递给了魏巡。

魏巡十分恭敬的接过了那道看起来有些简陋的圣旨,随后双手颤抖的打开,从头到脚看了一遍,那确实是陛下的字迹,虽然有些潦草。

“几个月前,陛下就写好了”高福低声说到。

“是,这样吗”魏巡拿着圣旨的手微微颤抖,按理说每一个能身居他这种高位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能连升几级的官员可不常见。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,因为他看不到大夏的未来。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“魏大人,陛下的陵寝……”皇后哭的发红的眼睛看向了接过圣旨的魏巡,欲言又止。

魏巡想起来了,就在前年,皇帝终止了他陵寝的建设,只是为了挤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北伐。可现在,陛下英年早逝,这件事终究还是尾大不掉了。

“魏大人这次啊,问题可不小喽”在丧吊之后,两个身穿青色官服的官员来到西市的一个小摊上,准备在这里弄点吃的。早早来丧吊,早上没吃放,现在吃点填一下肚子,下午可有的忙活呢。

“谁说不是呢,只是我没想到,陛下竟然没有宣河西王回京,要说诸子之中,可以考虑挽回局势的,也只有河西王爷了”

两人坐在条凳上,让摊主温了黄酒,弄了几个简单的小菜,边吃边聊。

这两个家伙就是朝廷里经典的清流派,就是搞搞校印的,皇家那些书籍翻来翻去也就那些,这官职注定没有油水捞。

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,这两位大人并不算是鹤立鸡群。在西市里身着各色官服的人也有。

各色马匹带着皇帝驾崩的消息四散而去,这里面有官方的,但更多的是私人的。就在司马琅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比他们近的张文也收到了这个消息。邗州节度使的归附,更是让他膨胀,毕竟对方带来的不只是邗州以及附近的地盘,还包括了邗州截下的江南运往关内的粮食。

华州,在张文的军队兵临城下时就已经改旗易帜,从一个并不景气的州府城变成了大郑皇帝的首都。

“陛下,如今正是入主关内,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啊”在临时建成的皇宫内,暂时还未登上皇位的张文正在听取“文武百官”的建议。

要说大夏最不缺的,就是那些世家。在张文号称数十万的军队兵临城下时,他们毫无骨气的选择了投降。也并不能怪他们,毕竟十八年前因为抵抗,张二几乎屠戮收刮尽了那些抵抗的世家留下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172章
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