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修真小说 > 建造盛唐 > 章节目录(2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197333/

第五十一章 船闸与进减水闸(2/2)

坡度较大,水流湍急,行船风险很大的地段。上下两闸门的设计,使得两闸门之间形成一个水位稳定的封闭闸室。

开下闸闭上闸,船只驶入闸室,然后闭下闸而开上闸,使得闸室续满水,船只就能很稳定的通过湍急险要的地段。

另一种水闸就如字面意思一样,进水闸建筑于水源与运河的交界处,当运河水量不足时,便开闸向运河输入水源,踢提升运河水位。

减水闸则是在运河水流量过大时,向外排水,建于运河与减河的交界处。

前者是提升水位,方便船只通行,后者是避免运河水流过大,对运河造成额外伤害以及保护船只的运行。

毕竟一但运货的船只在运河上发生事故,船舶上的货物十有八九是救不回来的。

保证运河上的行驶安全,也是重中之重的关键。

对于水闸这方面的建设,李元瑷压根就没有跟阎立本、姜之明商议。

在这点上他很清楚,根本无需商议。

阎立本、姜之明自身有着区域的限制,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,可唐朝人的思想注定了他们想不出宋明时期盛行的水闸大坝。

水闸大坝兴盛于宋朝,元明时期抵达巅峰。

尤其是京杭大运河上,至今还留有造福后人的各种水闸,其中戴村坝号称运河之心,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故而在这方面,李元瑷直接独裁,不给他们发表意见的余地。

但是在什么地方修建大坝,大坝应该怎么建造,这方面李元瑷还是会虚心向他们请教的。

从洛阳开始,经过通济渠、山阳渎、江南运河为止,李元瑷、阎立本、姜之明耗时足足五个月,测量水位,研究地势,决定于与这千里运河上修建船闸大坝九座,进水闸十六座,减水闸八座以确保大运河的粮道畅通。

对于李元瑷所请,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,直接安排地方官员招募当地徭役,协助工部官员修建各类大坝。

与此同时,李元瑷还受到了李治来的一封私信。

“高句丽渊盖苏文弑君摄政之后,只用了两月时间,即稳定高句丽局势,且与百济联合,分兵两路,由南北夹击新罗,新罗女王以派遣使臣向父皇求助。父皇并未立时答应,但以派遣使者入高句丽,勒令高句丽罢兵。渊盖苏文蓄谋已久,定然不会同意。父皇已决定亲征,时日定于明年,望汝与一年之内,确保大运河畅通,为父皇做好征伐装备。”

看着这书信,李元瑷将阎立德、姜之明叫道身旁,道:“情况有变,立本,你来监督通济渠、山阳渎、江南运河的水坝工程,朝廷给了足够的徭役,务必在一年之内,保证运河的通畅。之明,我们立刻动身北上,去攻克最难的永济渠。那里是你父亲最不甘心的地方,我们去把他解决了。”

见李元瑷说的那么严肃,阎立德也知道事情有了变故,一口应诺:“殿下放心,这些交给我了。”

姜之明更是一脸的战意,永济渠南段地理位置特殊,当初就是杨广不听他父亲的良言,执意要在地况复杂的河道挖掘出可通龙舟的运河河道,导致永济渠连年堵塞,尾大不掉。

此事姜之明的父亲姜敬一直记挂在心,直到临终时都在思考挽回之策。

姜之明早已研究多年,未得良法,才转与研究汴水治理。

现今有一个所学惊人的上司,姜之明相信一定能够攻克此难关。

对于李元瑷,姜之明这位出身水利世家的才子,早已心服口服。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五十一章 船闸与进减水闸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