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历史小说 > 大汉国相董仲舒 > 章节目录(2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180477/

第054章 举孝廉(2/2)

阳、金坛等地都有流传很久的董永传说,而且从正史和地方志上均能找到足迹。.

据考证,江苏东台在秦朝地属东海郡广陵县,县治所在今扬州。楚汉相争之际(前206年—前202年)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时为楚国东阳郡属地。公元前202年,汉高祖刘邦平楚,次年封刘贾为王,东台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。公元前195年,刘邦封刘濞为吴王,东台属吴国广陵县,地称海陵。公元前154年,吴王发动“七国之乱”,汉景帝平息叛乱,次年改吴国为江都国,刘非为王。其间,董仲舒为相九年。当时,东台西溪属江都国海陵县千乘乡,并有“丹阳里”地名。

“千乘乡”因周定王十六年(公元前t591年)晋国结盟吴国,派巫庸做吴相传教车战,并在此造兵车千乘而名。因此间出了孝子董永,又于汉元帝初元六年(公元前48年)改为董贤乡,现为西溪南三公里处的台南镇。“丹阳里”为秦始皇二十四年(公元前223年)蒙武和王剪率大军六十万灭楚,陕西宜川县丹阳山军队屯兵并落户于此而得名,现为丁堡村。

查阅历史文献,北宋《晏溪志》载:“汉董永,西溪人,养父家贫,流寓佣工,父亡,贫无以葬,自卖其身”。北宋《吴淑事类赋》注:“董永墓,在如皋北一百二十里”。西溪地处如皋以北,所记距离与现董永墓相吻合。1

南宋王象之《方舆胜览》记载:“海陵西溪镇,汉孝子董永故居。而孝子祠、天女寺、缫丝井皆以永传。”宋代的《锦绣万花谷》记载:“天女缫丝井在西溪镇西广福院,相传汉董永所居,井及天女汲以缫丝者。”

后来的元明清都有关于董永故事的记载

西汉时,东台西溪始兴盐业,经济逐步复苏。据载董永雇主曹长者因其无子,舍出后宅建承福寺,后在其大殿上供奉着董永及曹长者的牌位。《晏溪志》载:武帝时西溪建承福寺,即广福寺前身。里人也捐款建起了“董孝贤祠”,又称董永庙,并在董永墓前立“汉董孝子讳永墓”碑。明正德七年,盐法御史朱冠、分司谢贵修墓并重建孝子祠,并“设社学于此”。明英宗天顺六年,巡宰李诚在董永和七妹的遗迹“缫丝井”(又名董井寒泉)旁建六角亭,明礼部侍郎王瓒曾赋《缫丝井诗》:

彩云飞去凤笙残,月转梧桐玉甃寒。

机杼荒凉秋草歇,辘轳寂寞野花团。

祗凭博望知源邃,肯信麻姑见底乾。

千古真游何处觅?一双鸣鹤绕栏杆。

明末清初,郑板桥老师顾繁(兴化人)也在亭上作《缫丝井亭记》。明万历四年,水利道佥事黄猷吉在孝子祠南殿内,供奉北宋范文正公仲淹(西溪盐仓监)、胡文定公令仪(江淮转运史)张文靖公纶(江淮发运副史)三贤塑像,北殿重塑董永像,改名“忠孝祠”。祠内有“卖身葬父一贫如洗,忠心为奴孝思严亲”的对联。至清道光年间,里人又重修董永墓碑。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054章 举孝廉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