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网游小说 > 大秦之帝国再起 > 章节目录(2/4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10353/

第一百五十二章:处处烽烟(2/4)

陷后的第五天才听到这个消息,等待他们接到命令做好作战的准备要去平叛时,几乎横跨了整个衡山郡的那一座大山(大别山,不过现在称呼为衡山山脉),已经是叛贼们的乐园。

无数大大小小的团伙盘踞在山脉之中,深怕部队开拔后叛贼会攻击安丰,秦军投鼠忌器下只好向上级火急禀告,继续留在安丰做出必要的防御姿态。

而这些也仅仅是吕哲从各种渠道听来的消息,像是九江郡、庐江郡、会稽郡则是一无所知了。不过在他想来,旧贵族躲藏较多的这三个郡的局势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。最起码铁了心要反秦的项氏所在的会稽郡应该会十分的糟糕。

事态与吕哲所想的差不多,不过还是有一些出入,九江郡、庐江郡、会稽郡这三个郡最先起兵的不是会稽郡的项氏,而是九江郡一个叫桓楚的人。

桓楚听说是楚国旧贵族。起兵时身边只有两百余乡众,他先是在余干的乡野里蛊惑怀念旧楚国或是对秦国不满的豪绅,取得他们的支持聚众七千多人,随后与豪绅里应外合攻取余干县。

攻取余干后,桓楚只是裹挟走平民抢夺财帛和粮草随后又辗转余水。休整了一段时间他不去碰那些驻有郡县兵的县城,而是专门攻取只有求盗、游缴没多少武装的乡村。这个策略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,短时间内攻取乡村无数,靠着裹挟或者威逼利诱倒也聚起三四万人。

庐江郡除了桓楚之外还出现了周文(周章)、尚须、德蒋等反叛势力,这些历史上有名没名的人物聚啸山林或是攻打四处,一时间真的是处处烽烟。

而九江郡就更加复杂了,由于起兵的人实在太多就不再一一叙述,不过也正是因为太多了,九江郡反而是没有那种聚众超过一万的贼军,当地的秦国郡县兵反应过来后一直在与造反的首领们来回混战。

吕哲认为会先失陷的会稽郡却是相对显得平静。只有一个叫龙且的起兵反叛,这人的家里似乎是打铁的,举兵之初就带着武装铁器的五百多族人四处攻掠,倒是成功的打下了乌伤县,后面散粮聚拢五千余人,又前去攻打大末县,可惜的是这一战反而被当地一个叫钟离昧的郡县兵五百主带兵击败。战败后,龙且带着残兵遁入深山老林,就此失去踪迹。

会稽郡除了龙且之外竟是无一人反叛,这点不能说不奇怪。显然。居心叵测的项氏还是不愿意太早起兵当出头鸟。

项氏现在在干什么呢?他们躲在会稽郡暗自练兵是绝对的事实,但是项梁却是化名投入了会稽郡郡守殷通的帐下充当幕僚,项伯还在四处奔走根本不在会稽郡,项籍(羽)则是正在四处惹是生非。

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。可以说项氏根本不会那么早冒头。或许他们会像历史上那样,等待各处烽烟四起,秦国国力呈现虚弱状态才会起兵,而且很可能还是想走那种“摘桃子”的路线。

也就是说,项氏正等着一些人当出头鸟去消耗或者牵扯秦国的兵力,等待某个谁的反秦势力壮大。然后靠着项梁吹嘘出来的名望投靠过去,像是历史上先投靠吕臣再取而代之那样的霸占巢穴。

扭曲事实或者将项氏想得太狡猾和阴暗了?喔,老天……历史上的项氏就是这么干的!

与之项氏的作为相比,吕哲可以说是显得有些身不由己。

吕哲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新的粮食渠道,随着日益见久他倒是发现靠捕猎来缓解粮食的做法有些想当然了,虽然有缓解粮食压力可是效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。倒是在长江展开渔业的做法他是做对了,长江的水产十分的丰富,哪怕是在鱼类最不活跃的夏季每天的出产也十分的多。

长江是淡水鱼,基本是可以食用的鱼类,现在也还远远没有到了鱼类交配产卵的季节,吕哲命人将作业分得散一些,一方面可以充当预警的作用,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的不会涸泽而渔。

人一直吃植物类的食物会有比较强的饥饿感,可是有了肉类和油水,人对植物类的饭量就会减少。

捕猎和渔业的产出对于吕哲麾下的人们来说,以前他们需要吃很多才会饱,现在配着油水十足类似于如卤汁的酱料,再搭配那么一条最常见的草鱼(也叫青鱼),吃起来不但美味且很容易饱。

渔业的捕捞对于吕哲来说还有一种福利,现在的长江水产可以说种类多到一种夸张的程度,像是河豚、鲥鱼和刀鱼这些在现代十分珍惜或者宝贵的渔产,现在是普遍到不行的东西。

作为全军的主将,吕哲近段时间吃的东西可以说稀奇古怪,鳄鱼肉吃过了。犀牛肉也吃过,河豚和鲥鱼更是不在话下。而一些如蟹类虽然还不是最肥壮的季节,他也是一个个尝了个遍。螺类的东西倒是敬谢不敏,天晓得那些色彩斑斓的螺有没有毒。

说到毒。河豚其实也有毒,不过楚人早就有一套相应且十分成熟的吃法,像是吕哲吃的河豚肉就是切薄了沾着酱料生吃,和吃生鱼片没什么区别。

尽管还是缺粮状态,但是有了出产极大的渔业。再加上对云梦泽大规模的捕杀,情况倒是在短期内得到缓解。

现下,江陵的人口大约是有五十来万,其中差不多一半是从各地的县、村、里逃亡而来。这些逃到江陵的民众,他们到来的时间不一,来了之后就会被当地的军队记名造册,然后安排活计。

以工代赈……好吧,俗套到不行的方法,或许也不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一百五十二章:处处烽烟
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